第140章 目的地揭晓(1/2)
于江涛和尕依提坐在一辆“考斯特”客车上,目光随着车辆的行进,沿着216国道向山口村方向望去,两人依旧满心疑惑。他们清楚,沿着这个方向,里玉县除了亚尔乡,还有策达乡和果子沟乡,一时间难以判断此行究竟会去往哪一个乡。
然而,于江涛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笃定。回想起谢卫江昨晚对自己那隐晦的暗示,再看看此刻亚尔乡的两位党政一把手都端坐在县级领导的车上,种种迹象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今天的现场观摩会必定与山口村的修路事宜紧密相关。毕竟,最近县里正紧锣密鼓地召开大办交通的动员会,修路无疑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于江涛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想要给楚君打个电话,以确认心中的猜测。可当他按下拨号键时,才发现这里山高林密,信号极其微弱,电话根本无法接通。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但随即又释然了。幸好昨天晚上他提前给楚君打了电话,想必此刻楚君已经在山上等候了。以他对楚君的了解,对方一定早已将一切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就等着他们的到来。
于江涛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行程。他深知,此次会议意义非凡,县领导亲自前来,足以说明对亚尔乡修建公路的重视程度。而他心中早有打算,这件事他不会事先向尕依提透露半点风声,让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直面现场,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我对楚君的了解,相信他一定能把事情办好的。”于江涛在心里默默念叨着。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与楚君有过多次接触,早已对他的能力和责任心深感钦佩。楚君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思维敏捷、行事果断,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还是突发的棘手问题,总能从容应对、妥善解决。于江涛相信,楚君此刻一定已经在施工现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正等待着县领导的到来。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
三辆客车在216国道上继续平稳前行,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不断展开。道路两旁,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处的田野里,嫩绿的庄稼随风摇曳,生机勃勃。偶尔还能看到几座散落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为这片宁静的大地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于江涛睁开眼睛,目光投向远方。远处的山口村已经渐渐清晰起来,仿佛在向他们招手。他知道,目的地即将到达,一场别开生面、出人意料,却又关乎民生、关乎基层发展的现场观摩会,即将拉开帷幕。
几分钟后,车队终于抵达了亚尔乡山口村路口。
“考斯特”稳稳地停在路口。车内的县领导们透过车窗,静静地看着眼前正在修建的山路。由于施工尚未完成,车辆无法通行,客车只能停在路口的停车场。后面两辆大客车也陆续到达,参会人员陆续下车,汇聚在路口。
在孟广平的带领下,县领导们站在路口,目光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望去。只见一条长达10公里的山路,宛如一条灵动的巨龙,弯弯曲曲地盘旋而上,路的尽头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仿佛直通云端。而在这条尚未完工的道路上,两条洁白的石灰线清晰地勾勒出新公路的轮廓,蜿蜒而规整。沿着这两条白线,五颜六色的小旗随风飘扬,从路口的脚下一直延伸到山顶,曲曲折折,高低起伏,仿佛为这条未来的公路披上了一条绚丽的彩带,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彩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格外醒目。它们高高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片土地上即将迎来的新变化。彩旗上书写着“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和“村村通,幸福路”等振奋人心的标语,这些质朴而有力的话语,不仅激励着现场的施工人员,让他们干劲十足,也让在场的每一位县领导和参会人员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决心与希望,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正在脚下铺就。
与此同时,县电视台的记者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肩扛着摄像机,穿梭在人群中,镜头始终对准施工现场和那些忙碌的身影,一刻不停地记录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新闻记者们也不甘示弱,手持长枪短炮,从各个角度捕捉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按下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建设奏响一曲奋进的乐章。
等到参会人员全部聚齐,谢卫江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扩音喇叭。他熟练地打开音响,按下开关,轻轻试了试音量,确认一切正常后,才将扩音喇叭递给托乎提。托乎提接过扩音喇叭,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继续召开里玉县‘大办交通年’的动员大会。今天的会议形式有点特别,我们县委决定换一种方式,以现场观摩为主,只看不说。看完以后,回去我们再进行详细讨论。
话音刚落,众人立刻鼓起掌来,掌声热烈而持久,充满了对孟书记的期待与敬意。孟广平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接过扩音喇叭,环顾四周,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神情严肃而庄重。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
“同志们,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观摩这条正在修建的山路,更是为了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的艰辛。这条山路不过区区十公里,在里玉县公路建设里程当中根本排不上号。但是,就是这样一条山路,它是在县政府提出‘大办交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动工建设的。亚尔乡的主要领导、乡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等不靠、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筹工筹劳,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出一条充满希望的幸福之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蜿蜒的山路上,那两条洁白的石灰线,那随风飘扬的彩旗,仿佛在诉说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辛勤付出。孟广平继续说道:“这条山路,是亚尔乡干部群众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的。他们没有等待上级的指令,也没有依赖外部的支援,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一点一滴地推进工程。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基层干部和群众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我们‘大办交通’的底气所在。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学习观摩,一是取经,二是助力
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走马观花地看一看,更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汲取亚尔乡在交通建设上的宝贵经验。这是一条用汗水和智慧铺就的路,每一块石头、每一寸路面都凝聚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心血。我们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这里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因地制宜地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中去。
二是助力。亚尔乡的干部群众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这条通往幸福的路,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县里的资源、技术和人才,都应该向这里倾斜。我们要把全县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让这条山路早日建成通车,让山口村的百姓能够享受到交通带来的便利和发展。
我们要学习亚尔乡干部群众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其融入我们的工作中去。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观摩,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交通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回去后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的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