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节 全民大练兵(1)(1/2)
有了刘进的全力支持,张越立刻就开始组建新丰郡兵。
首先,搭起来的是架子。
翌日,延和元年冬十一月已亥(初六),新丰曲的第一个机构,就在新丰县衙的南厅正式成立。
张越自己亲自兼任曲长,为军候。
任命县尉胡建,兼任新丰曲军正(军法官)。
从县尉,调户曹吏常远,自县尉调司刑吏顾成,又从工商署抽调税吏周蔽,任命这三人为新丰曲参赞军事。
其实,就是参谋。
这三人,都是张越长期观察后,有一定军事技能,数学、制图都还不错,能背得熟汉军主要军械的基本数据(主要是各类远程武器的射程)的精干之人。
至此,新丰曲的上层建筑,初步搭建完成。
张越命人将一本小册子,分发给胡建等人,道:“新丰曲,将在冬十二月之前,完成初步的组建工作,这本小册子,乃是本将所写的未来新丰曲编制、训练及日常事务规定,诸君拿回去好好看,务必牢记于心!”
“诺!”胡建领着常远等人上前一拜:“末将等谨遵将令!”
张越看着这四人,微微点头。
万事开头难。
但只要基础打牢,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胡军正……”张越看向胡建,下达了自己作为新丰军候的第一个命令:“本将令汝,立刻整理出新丰各乡亭、官署之中,善弓马、明算术、知兵事之人,呈报本将当前!”
将为兵胆,将为兵质!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将官的个性、胆略和气质,直接决定了下面的士兵的个性、胆略、气质。
所以,军官的资质和勇略,在张越看来,甚至比武器装备和组织建设还要重要!
一支强军,最根本的依靠,就是可靠的中下层军官。
胡建闻言,立刻就拜道:“末将遵命!”
“那就散会吧!”张越摆摆手,转向身后,招了招手,将赵玄叫到跟前。
这位随桃候、廷尉的公子,这两个月来,被张越放在身边,每天就让他抄写文章、打扫卫生,磨了两个月,却依然有些轻佻、顽劣。
不过没关系……
“草之啊……”张越轻声道:“汝在我身边也有差不多两月了,如今,新丰郡兵将立,汝便去军队里当一个士卒吧……”
“啊……”赵玄闻言,满脸的苦涩,满腹的委屈。
但可惜,张越从来不给他人权,瞪了一眼,就立刻让他低下头来,不敢言语了。
张越看着他,呵呵的笑了一声。
这等纨绔子,就是需要去军队里好好的磨砺磨砺,吃些苦头,才能成熟起来。
况且,作为蜀王子孙,雒越之后,岂能没有一副好身体?
国家需要他的大棒!
需要他娶很多的了吗?张侍中要练兵,正在全县遴选有志于武事之吏呢?”许多官吏,一有空闲,就聚集在一起,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不拘是新丰本地官吏,公考士子和太学生们,也都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没办法,在北方,哪怕是士大夫们,评论一个人的时候,也多半是以此人的武勋作为主要参考条件的。
武臣和武将的地位,在汉室远远高于文官。
旁的不说,一个上过战场,立过军功的官员的晋升速度,是高于一般的文官的。
帝国高层,三公九卿两千石勋臣,有超过七成,是有着军队履历的。
这还是如今,若是四十多年前,当时,要拜为丞相,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丞相必起于列侯。
非列侯不得为相!
而汉家列侯群体,刨除掉外戚、宗室,其他人在当时几乎全部是军功贵族!
便是外戚,也要参军,拥有功勋,才能角逐丞相大位。
太宗时,章武侯窦广国,就因为没有在军中服役的经历,而与丞相宝座失之交臂!
当今天子的两位外戚丞相魏其候窦婴和武安侯田,也都有着军队履历甚至是武勋!
窦婴在吴楚七国之乱时,曾领兵平叛,而田则曾为武郎,跟随大军南下。
也就是平津献候公孙弘后,汉家才有了文臣为相的例子。
所以,民间有谚语说: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
简单的说就是: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
马上取功名,然后光宗耀祖,是多数人相信的出人头地的途径。
事实上也是如此。
文官想要爬上去,没有个几代人的积累和沉淀,千难万难。
武将就不一样了,遇到战争,就能批发制造一大批的列侯、关内侯、封君。
卫霍就不说了,李广利打赢大宛战争,就一次性制造了十几位列侯、关内侯,两千石上百人,千石官吏千余人!
所以,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削尖了脑袋,去抱名将的大腿!
新丰的张子重,是不是大腿呢?
现在,还没有人能确定。
但,最起码,这位侍中官的理论水平和得宠程度,毋庸置疑。
所以,至不济,也是一个马服君。
只要不是倒霉,遇到白起那样的战神,富贵和军功,都是唾手可得!
再说了……
马服君再弱,也比贰师将军李广利强啊!
在很多人眼里,李广利也就是‘都尉之姿’,靠着乃姊的遗泽和当今天子的爱幸,侥幸成功。
打个大宛都要打两次,劳师远征,耗费无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