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追魂枪 > 第38章 终究没有打起来

第38章 终究没有打起来(1/2)

目录

第三十八章终究没有打起来

柳如竹和付明春两个提着野兔来到了林家集,在一个名曰“小醉香”的小饭馆,把野兔扔给店小二,让店里帮忙红烧,并向店小二要了‘卤水花生’,‘家常豆腐’,和四两‘纯高粱(酒)’之后,便在到大堂大门左边一个扇窗户下的一张桌子上坐下,一边等待老板加工“红烧野兔肉”,一边听旁边三位坐在大堂左边角落里,吃着小蝶冷菜,小碟生花生,喝着小酒,小老板似的中年男人聊天。

“我说,老胡啊!自从这狗日的小鬼子来了以后,我在平马镇的米行,是开不下去了!你在长岗的油榨,还能开呀?”柳如竹循声望去,见说话的是个穿着一件铁灰色长衫,头顶显得有些尖,戴着一顶灰色礼帽,一双剑眉下藏着一双眯成缝的小眼睛,鼻子挺拔,脸颊圆鼓,唇厚嘴阔的中年男人。显然,他的脸上满是怨毒和无奈。

“还开个屁呀!榨油坊的所有材料,包括成品油,都被狗日的小鬼子抢去了,拿什么榨啊!”被灰色礼帽男子,喊做老胡的中年男子,穿着一件猪肝色长衫,戴着猪肝色礼帽,生得五官周正,轮廓分明,说话中气十足,且声音极具穿透力。

“老杨!声音小点!小心隔墙有耳!”见老胡说话不避人耳,另一个身材瘦削高挑,五官俊朗,穿着一件青色旧长衫,戴着一顶青色礼帽的中年男子,抬头瞅了一眼柳如竹和付明春两个陌生人,赶紧小声提醒道。

“怕个球哇!老李!你那个小小的百货店,不也是被迫关门了么?反正我们现在什么也没有了,穷光蛋一个,狗日的小鬼子,就是把咱抓去了,又能怎样,大不了赔上一条命!”那个被喊作老杨的,也瞅了一眼柳如竹和付明春两个,依旧声如洪钟似的喊那个提醒他的人为老李,说道,语气里充满愤恨与怨毒。

“老杨!话虽这么说,但你也不想想,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老婆孩子怎么办?你老父老母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流浪街头,或者也陪着你一起去死吧!”老李见老杨依然满嘴怨气,再一次小声提醒道。

“这,这……”听老李这样一说,老杨一时语塞,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

“是啊!可恶的小鬼子!自从他们入侵中国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毁了多少个中国家庭;祸害了多少中国人!罪恶,真的是罄竹难书!”听着三个中年汉子的谈话,看了一眼刚刚被小鬼毁了家庭的付明春,柳如竹不禁想起了被小鬼子杀害的父亲和兄长,以及柳家庄近百名乡亲,心里忍不住又是一阵刀绞似的疼痛。她不由握紧了拳头,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小鬼子血债血偿!

一旁的付明春听着听着,深陷的眼眶里,也不禁流出两行浑浊的泪水!

“‘红烧兔子肉’来了啰!”柳如竹和付明春两个坐在桌前,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听那三个中年男子闲聊,也就20多分钟,就听见店小二人未到,声先到,从后面厨房端着一小盆红烧好了的野兔肉,一边吆喝,一边向大堂快速走来。

“哦!‘红烧兔子肉’!好香啊!哈哈哈哈……还他娘真是:来得早,不如赶得巧!看来,老子有口福,能够吃到兔子肉啦!哈哈哈哈……”没想,店小二的吆喝声刚刚落下,就听见一个公牛嗓子的声音,从大门口传了进来。随着声音,只见一个人高马大,上穿一件短装牛皮夹克,下穿一件油布似的,既宽大,又黢黑的束口长裤,脚蹬一双橙色牛皮军靴,头戴一顶橙色礼帽,腰里系着橙色牛皮带,肩上斜挂“盒子炮”;一双灯笼眼上长着一对扫帚眉,一张猪八戒的嘴巴上,竖着一管红头鼻,两张尿泡脸上两道疤;肚大腰粗脖子短,腿长耳大宽脚板,年龄约在40左右的家伙,领着一个穿着一套有些破烂,又有些脏兮兮的,只有土匪才穿的粗布便服,身材健壮,五官周正,年龄不过二十五六的跟班,迈着公鸭步子,一摇三晃地走进店里,快步挡在店小二的面前,右手一伸拦住店小二道:“放下!这‘红烧兔子肉’,本大爷要了!”说完,拽得像个二五八万似的,一副狗大爷的模样,一拍身边的桌子——那弦外之意,就是“放在这儿吧!”

“这……这……”店小二显得有些为难,又不敢多说话,嘴里支吾道。

“这什么!没听我老大说,这‘红烧兔子肉’我们要了吗?还不赶紧放下!”土匪小跟班见店小二迟疑,急忙扯开嗓子,狐假虎威地大声吼道。

“金,金爷!小,彭哥!不,不太好吧!”店小二见眼前两个家伙,强行要他手里的“红烧兔子肉”,瞅了一眼坐在窗边的付明春和柳如竹,一脸为难地小声说道:“这‘红烧兔肉’,是那边两个客人,自己拿来的兔子,请我们代为加工的。我们店里没有兔子肉卖的!”店小二提心吊胆地说完,将头向付明春和柳如竹那边偏了偏。担心和害怕的表情无以言表。

其实,这店小二口中喊的“金爷”,真名叫做金九斤(据说是因为她出生时,体重就有9斤,故其父为其取名九斤),南阳人。42岁。原是国民党某部一个所谓突击营的副营长。参加武汉保卫战时,先是被日军打败,营长也在战场上牺牲了,金九斤接替营长职务,带着手下100来号人,奉命跟着大部队进行战略撤退。不想,在撤退途中,他们又遭遇日军,并被日军打散,他与剩下的手下30多人,与大部队完全失去联系,流窜至这白虎县与青龙县交界处的西林山山寨时,发现寨子是一座空寨(原来寨上的土匪被日军收编当了汉奸)。于是,这金九斤带着手下30多人驻扎了下来,自此他们占山为王,当了土匪;金九斤也自然而然的成了土匪头子,自称“金爷”。金九斤这次下山,是来找街东头那个年轻的刘寡妇快活的,只是路过店门口,闻到了浓郁的兔子肉香,才临时决定先来店里“打唱秋风”,然后再去快活的。

这个被店小二喊做“彭哥”的年轻人,真名叫做彭二奎(因其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二,故其父为其取名“二奎”),现年26岁,也是南阳人。由于彭二奎少年时,曾经跟随一个少林俗家弟子学习过一些少林功夫,且这小伙子头脑灵活,为人机灵,入伍后,他一直跟着营长,担任营长的通讯员。营长牺牲后,他就跟着金九斤了。可以说,彭二奎现在不是山寨的二把手,可在某些方面,他要远远地胜过二把手。

金九斤的原生家庭也算得上是富贵人家:家里田地充裕,农具齐全,并且常年雇有长短工,和私塾先生。由此,金九斤自幼也曾习得书文礼仪。别看他人生得虎背熊腰,五大三粗,脸上又受了伤,留下疤痕,一副土匪相,但他毕竟受过教育,是个军官,骨子里还是有着几分廉耻的。所以,刚上山的时候,说他是土匪也不完全是。因为,他不像其他土匪那样,肆无忌惮地祸害穷苦百姓;平常维持生计所需物资,主要来源是劫富济贫,抢那些为富不仁的有钱大家的,就是万不得已,也只是公开的向山下百姓征集一些,绝不抢劫。就是想要女人,也绝不祸害平常百姓家的,而是在那些做“皮肉生意”的女人中,找他中意的固定下来作为情妇,长期包养。对手下,他也是约束甚严,从不准手下随意下山祸害百姓,对于违反者,不是枪毙,就是吊打。对于日本鬼子,他也是恨之入骨,遇上小股鬼子,只要他们能够悄悄吃掉的,就悄悄吃掉,从小鬼子那里抢劫枪支弹药。所以,附近的百姓不仅不恨他们,甚至对他们还有几分好感,对他们前来征集粮草的主动,几乎没有多大抵触。

但不知咋的,最近一两个月来,金九斤这帮兵匪的性情却突然大变,时常下山抢劫百姓家里物资不说,还祸害女人。因此,百姓们对这帮土匪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见了他们唯恐躲避不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