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再临东帝汶(1/2)
东帝汶的夜空被厚重的云层笼罩,只有零星几颗倔强的星辰穿透黑暗,在墨色的天幕上投下微弱的光点。
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湾流G650私人飞机如同幽灵般降落在帝力国际机场的专属跑道上,引擎的轰鸣声在寂静的深夜显得格外刺耳,惊起了远处丛林中的飞鸟。
舱门缓缓开启,秦风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下舷梯,黑色风衣被热带潮湿的海风掀起一角。
他微微眯起眼睛,浓密的睫毛在机场刺目的探照灯下投下一片阴影。
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咸腥的海水气息和热带植物特有的芬芳。
";老板,车已经准备好了。";
王虎身着笔挺的军装快步上前,声音压得很低。
军装的胸章上,铁鹰国际和东帝汶国防军的双重标识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这位曾经的特战队员如今举手投足间已带着指挥官的气度。
不仅是王虎,当初的九人小队如今都已独当一面,像九把利剑插在世界各地。
刑鹰和李猛始终如影随形地跟在秦风身边;
张建军带着";土象";在缅北搅动风云,俨然已成为那片混乱之地最大的军阀;
猴子则神秘地带着暗刃小队的候选队员,没人知道他们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进行着残酷的选拔训练;
狐狸执掌的黑冰调查就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自从猴子调离后,他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赵刚在亚齐负责自由贸易区的铁鹰军事基地,整天嚷嚷着要去缅北找刺激;
而张龙现在轮值国内铁鹰安保集团总裁,同样急得嗷嗷直叫。
如今东帝汶只有王虎坐镇。
好在东帝汶的一切都已走上正轨,事务并不繁杂。王虎他们也在不断学习中成长,正从特种队员向优秀指挥官的身份稳步转变。
秦风向王虎微微颔首,没有多言,径直走向停在跑道旁的黑色凯佰赫战盾防弹越野车。
车门关闭的瞬间,整个车队立即启动,如同离弦之箭般驶离机场,朝着东帝汶北部云雾缭绕的山区疾驰而去。
这次秦风到东帝汶,只提前通知了王虎和梁孟松两人。
此行的核心目的,是关乎林墨实验室那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虽然成功的概率渺茫,但一旦突破,将实现半导体技术的弯道超车。
这个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让秦风不得不亲自前来督战。
车内,梁孟松早已等候多时。
这位从韩国三星挖来的顶尖半导体专家眉头紧锁,修长的手指不断敲击着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是一组组复杂得令人眩晕的数据图表。
";情况怎么样?";秦风开门见山,声音低沉
梁孟松深吸一口气,抬头时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
";还是不行,纯度卡在84.5%,距离商业化应用的90%还差得远。";他的声音里透着疲惫和挫败。
秦风的眼神微微一沉:";林墨那边呢?";
";他还在实验室,但...";梁孟松欲言又止,";时间不多了。";
秦风没有再说话,只是转头望向窗外。
车队已经驶入蜿蜒的山区公路,两旁茂密的热带雨林在夜色中如同潜伏的巨兽,张牙舞爪地向道路中央压迫而来。
而他们的目的地,就隐藏在这片看似原始的丛林深处。
半小时后,车队停在一座看似废弃的铝土矿场前。
锈迹斑斑的铁门后,是高耸的混凝土围墙,哨塔上的狙击手在暗处警惕地巡视,红外线扫描仪如同无形的触手,不断扫过每一个可疑的角落。
秦风下车,在铁鹰武装人员的护送下穿过三道厚重的防爆安全门,经过虹膜识别和声纹验证,最终进入一座隐藏在山体中的现代化实验室。
这里与外界荒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洁白的墙壁和锃亮的地面一尘不染。
实验室内部灯火通明,数十名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各种精密仪器前忙碌。
而在最中央的无尘实验台上,林墨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屏,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连白大褂的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
";秦总!";林墨察觉到秦风的到来,立即站起身,眼镜后的双眼闪烁着疲惫与兴奋交织的光芒。
秦风走近,目光落在显微镜旁那泛着奇异蓝光的样本上:";还是无法突破分子结构?";
林墨苦笑一声,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
";我们试遍了所有已知的合成路径,但光刻胶的分子稳定性始终达不到要求。就像...就像在搭建一座没有水泥的砖房。";
秦风沉默片刻,伸手接过实验报告,修长的手指快速翻动着纸页,眼睛如同扫描仪般捕捉着每一个关键数据。
";洛克菲勒的技术专利里,";
他突然开口,声音冷静得可怕,
";有没有我们忽略的关键点?";
";有。";梁孟松插话道,他调出平板上的三维分子模型,
";我们逆向分析了他们的样品,发现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但具体成分...";
他无奈地摊开手,";我们还没能完全破解。";
秦风的眼神微微闪烁,如同暗夜中突然亮起的刀光。
";也就是说,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某个核心配方?";
林墨沉重地点头:
";可以这么理解。就像知道了菜谱却缺少最关键的那味调料。";
秦风合上报告,声音低沉却坚定:
";继续试,把所有可能的组合都测试一遍。从稀土元素到生物酶,一个都不要放过。";
";可是...";林墨犹豫了一下,声音里透着焦虑,
";时间恐怕来不及,这样的话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
";不要紧。";秦风打断他,目光如炬,";尽人事听天命。就算不能在一个月内实现技术突破,这个实验项目也绝不能停。";
他环视实验室,每个字都掷地有声,";这关系着我们能不能跳过20纳米技术,直接进入14纳米芯片的研究和量产,这是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的关键一跃。";
秦风说完,轻轻拍了拍林墨的肩膀,目光扫过实验室里每一张疲惫却坚定的面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