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764章 木氏木增

第764章 木氏木增(2/2)

目录

“大明朝廷,三百年来,屡次在大西南用兵,木氏也是积极参与,出人出钱出力”

“再有,木氏有祖训”

“凡是木氏子孙,接受朝廷封赐的官职,拓守边城,不可动摇、叛乱,以致给中央王朝造成忧患”

“凡是木氏子孙,要遵照朝廷世代相传的规矩,不能紊淆变乱,败坏木氏家族的家训传统”

“木府的门匾上,甚至挂着诚心报国,崇德仁政的匾额,以示木氏的忠臣”

哔哩吧啦的,刘茞又是说了一大堆,话里话外的意思,丽江木氏,还是蛮不错的。

丽江木氏,有过祖训的,依靠中原王朝,接受朝廷的册封,不得阴谋叛乱,为祸滇北国土。

大明从开国,到天启年间,丽江木氏土司,都是对中央朝廷,非常的恭敬顺从。

朝廷有难的时候,丽江木府,也会捐献钱粮,用于朝廷的征伐粮饷。

大西南土司动乱的时候,滇北木氏,更是出人出力,积极参与朝廷的平叛,否则木增也不会得到那么多官职。

“呵呵”

“丽江王,法王,木天王”

“刘学士,你是翰林院的学士啊,可别被蒙蔽了”

“现在,是丽江木氏,要抵抗朝廷大军,千万不可屁股坐歪了”

上面的朱皇帝,瞥了一眼刘茞,呵呵一笑,点拨了他几句,别屁股坐歪了。

他的侍从室,都是一群小年轻,大部分都是20到25岁,资历浅,更是谈不上威望二字。

唯一的总负责人,也就是下面的翰林院学士刘茞,差不多35岁左右。

所以,朱皇帝不希望,这个侍从室,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左右朝局的大是大非上。

这方面的观点,朱皇帝认为,有朝廷六部就够了,那帮人才是真正的老学究,经验丰富的很。

“朕问你啊”

“丽江木氏,进京面圣,朝贡朝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对吧”

“那都是天启年间,以前的事情了,之后还有吗?”

“朕要是没猜错的话”

“先帝入大西南的时候,那个木增应该就不在了,真正的掌权人,应该就是这个木懿”

老辣的朱皇帝,两世为人,可不会被刘茞糊弄了,直截了当的开始质问。

丽江木氏,千里赶赴京城,入宫面圣,朝贡粮饷,那都是以前的事情,猴年马月了。

朱皇帝听了半天,也就回过味来了,以前的事情,根本不能作数的。

否则的话,现在的丽江木氏,也不会抵抗朝廷,抗拒大西南的土司大整改。

一朝天子一朝臣,土司土鳖采用世袭制,也是土皇帝一个,每一任对朝廷的态度,也是不一样啊。

“朕再问你啊”

“这个木懿,可有来昆明府,入宫面圣,或是输送粮饷,出兵资助朝廷,反击满清鞑子?”

“再有,刚刚说的沙普之乱,朕听了半天”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朝廷征调的土司,都是元江龙氏那氏,宁州禄氏,阿迷州普氏”

“川滇黔的土司,阴谋叛乱自立,霍乱了大西南几十年,可有丽江木氏的影子?”

老辣的朱皇帝,洞悉世事,看着略微尴尬的刘茞,继续反问中。

如果这个丽江木氏,真的是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忠贞不渝。

那很简单啊,永历朝廷,鼎砥大西南,十几年了,一直就在云贵两省。

可是呢,这个丽江木氏,并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更别提什么入昆明府,求见朱由榔了。

以前,从滇北山区,千里迢迢的,赶赴大明京城,就是为了面圣表忠心。

现在的大明朝廷,就在昆明府啊,这么近的距离,反而不愿意来了。

更何况,明末的时候,大西南的土司,祸乱几十年,到处都是反贼,也没见丽江木氏,出兵参与平叛啊。

“朕告诉你吧”

“这个丽江木氏,之前的恭顺,屡次入京面圣,进贡朝廷赋税”

“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实力犹存,军队还是很能打的,他们才有畏惧之心”

“崇祯末年,弘光帝,隆武帝,邵武帝,甚至在昆明的先帝,木氏可有什么入宫面圣?”

坐在龙座上的朱皇帝,稳如泰山,看着踌躇的刘茞,点了点头,继续用言语敲打他。

看事不能看表面,丽江木氏,前面的两百年,恭顺敬畏,那是有原因的。

再怎么说,他们这些土王八,也是接受朝廷的册封,才能坐稳自己的土皇帝。

那时候的大明王朝,即便是到了万历末年,大明的军队,也是很能打的。

就像那个萨尔浒之战,浑河之战,建州鞑子,即便是赢了,也是伤亡不小,损失惨重。

因为明军战斗力不错,不是崇祯十七年的军队,一触即溃,猪突狼奔。

所以说,木氏前面的恭顺,刚好印证了,后面的跋扈和土皇帝,风吹两边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