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忙碌了两天。(1/2)
终于到家了,张叔在村中李三家门前停下驴车,三个女孩子想抬下来冬笋。张叔让她们仨看着就行,自己拎起布袋背到李三家。
“张叔,谢谢你呀!这些个冬笋你带回去几个尝尝。”李三说着抱出4个大冬笋,放到了张叔的驴车上。
车上只有郭小翠一人还在,她等着张叔送她回家。她虽然也想尝尝鲜,弄两个冬笋尝尝。李三她们看郭小翠一路嫌弃的不得了,又是脏又是窝囊的。也就不碍她眼了,没人让她拿,她也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送走张叔,三个兴奋的小姑娘赶紧去厨房,生了一盆火。围着火堆烤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暖暖的火盆前,几人把棉鞋也脱了,好好烤一烤。一布袋冬笋也倒在火盆边,不那么冰手了。
三人就说着话,剥起了冬笋。又白又嫩的冬笋一露出里面的肉,就让几个女孩子震惊。这么冷的天,地下还能长出这么鲜嫩的好物。土地真是神奇啊!只能说是能量满满,所以才能一直养活这么多人,一年又一年的生产出粮食来。
一个一个像开盲盒一般,不一会儿,她们三个就剥出了好几个大笋。
“都不要再剥了,再剥就吃不完了。”付荣赶紧叫停。
三人一看确实已经剥了不少。人也烤暖和了,就穿好鞋子回家吃饭。明天一早收购粮食,下午结束早,就送去。若晚结束,就后天一早再送去。看明天收购情况再定。
商量好之后,每人拿二、三个笋回家尝鲜。剩下没剥皮的那些,就先放麦草堆里藏起来。防止冻坏。过年再拿出来炒盘待客。
第二天一早,三人集合一起去收粮。先从自家近邻和亲戚开始收购。刚开始邻居还不太相信,几个小姑娘能有钱买粮食。
她们仨统一口径,就说城里亲戚要买些杂粮掺白面吃。发的粮票不够用,只好让乡下亲戚帮忙高价买些杂粮掺着吃。才能让一家人吃上饱饭。
其实城里人也挺可怜,没有地种,打不到粮食,发的粮票又不够吃。有工资也不好买粮食啊!有粮食才能活命,再说咱农村人还能少喂几个鸡、鸭啥的,自己补充营养吃的,吃不完照样可以卖钱。都说不让卖钱。咱就说是送给城里亲戚吃,还不一样挣点油盐调味料钱。
收购半天,这家二十、三十斤,那家十几斤,还有要卖几斤的高粱米的。唉!都是精打细算省出来的口粮。想卖点钱,过个宽裕年,过年能多割一斤肉吃,就是大肥年了。
总共才一百多斤,三个人有些泄气,也累了。就聚到李三家想办法。大多数玉米1毛钱一斤,差点的小麦也才1毛一斤。红高粱自然不到1毛,饱满干净的8分一斤。豆子小东说喂猪长的快,也按玉米价1毛一斤收的。所以这些杂粮基本1毛一斤。小麦和大米会贵些,大米1毛6一斤,上等白面才2毛6一斤,普通面粉1毛7,麸糠9分或8分一斤。所以小麦上等也就1毛5一斤。
其实,平时咱们喂猪麸糠、豆饼、也都行。这些东西家家都有一些,自家不喂鸡鸭和猪的话,这些东西用处就不大了,不是特别没粮食吃时,它们也不好做饭吃。
几人一商量,干脆收些专门喂猪的这些也应该行。就按人们邻里常卖价就行,这些都不到1毛一斤,也可以用这三十多块钱,为小东多买些粮。到将来缺粮时,他也就少着些急。
不过,还是要多买些粮食,粮食好储存营养应该也全些吧。
她们三人决定分开再去问一遍,多少都要,价钱统一谈。让愿意卖的人家,带粮食到村西头牲口圈那儿去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