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怒意(1/2)
朱祁镇,仔细的看着手上的奏疏。
事情的原委其实说起来也不复杂。
岳峰于正统三年在河南郑县县令任上被评为上上。
可惜的是“活动资金”有限,最后只能等待铨选。
于是就被平调到了邺城县为县令。
两年间也是战战兢兢,实心任事,把邺城县打理的井井有条。
可以预知的是,来年评价大计之时,如果邺城县还保持着如今的势头,一个上上也是必然的。
按照大明如今的选官制度来讲,岳峰已经达到了升官条件,最差也是去一府为同知一年,随后就可以主政一府了。
可是呢,有句话叫做“天有不测风云”。
正统四年,秋。邺城县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县城的大事。
县学之中,两名家境优渥的县学子弟,因为嫉妒另一名家境贫寒的学子文章做得好。
于是就伙同街上地痞将其绑了,随后就是长达一天一夜的折磨。
而孩子一日未归家,家里如何不急?就托了在县衙做衙役的邻居帮忙。
这衙役倒也是个能干事的,在傍晚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和地痞。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被绑的孩子已然没了人形。
如此一来,一下子消息就传开了。
那衙役也是个聪明的,眼看着形式不对,立刻就以官府的名义,将那两个学生押解进了县衙。
至于那几个地痞,等到他想起来找过去的时候。
已经被周围的邻居们殴打的不成人形了,甚至有的人认出了这几个地痞的样子,拿了引火之物奔着他家就去了。
还好岳峰反应算得上快,制止了邻居们的冲动之行,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可是那几个地痞却是两个重伤不治,一个永远的瘫了。
岳峰对于这几个地痞也是恨的牙痒痒,可是往常这几个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也没有,弄的岳峰很是头疼。
到了这次,岳峰直接就下了判词,这几个地痞“与拍花子有所勾连,符合《大诰》中,路遇拍花,打死勿论”之条款。
故邻居们并无过错。
可是到了这两个虐杀同窗的学生身上时,却犯了难了。
原因也不复杂,这两个学生是当地乡绅之后。
这个乡绅乃是以从三品衔致仕。
归乡后亦是多做善事,修桥补路,而且为人也正气。
可惜的是,正统三年时就已经驾鹤西去了。
偌大的家业,却留下了一个捐生继承。
新的家主虽说也有举人功名,可毕竟是捐来的,想要做官那是想都不要想了,勉强也就是保住家业罢了。
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了。
这俩儿子倒也争气一个考取了举人一个虽说没能中举,可也有秀才功名在身,但是,总的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到了这里也算正常,事情坏就坏在,一代不如一代上。
两兄弟读书都还不错,虽说没有做官的机会,但是借着老爷子留下的善名,倒也跻身邺城县一流家族了。
加之两兄弟一个举人功名,一个秀才功名,也算是书香门第了。
既然是书香门第,当然也希望子孙能够成龙成凤的。
加之老大也想博个善名,所以就给县学投了大笔的钱粮。
为表诚心,就把自家妻子家的孩子送进了县学。
老大的妻子说起来是也是官家出身,可实际上家里就是个才起势的小地主。
以为嫁了个好人家,加上性格颇为火辣,对自家哥哥家的这俩孩子就十分溺爱。
那是要啥给啥,还十分护着。
于是这两个“表少爷”就被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可是呢,天赋这个东西真的是看老天爷赏饭吃的。
老天爷不给,你就是全部身家砸进去也听不到个响。
这俩孩子就是那种,学习上老天爷不给饭吃的典型例子。
可是捣蛋、打架、欺凌同学却学了十成十。
进了县学没多久就成了小霸王。
本来也不碍着人家其他贫苦孩子什么事儿。
可是呢这个苦孩子自打进了县学,那就是样样优秀。
县学夫子那是赞不绝口,称其有进士之才。
这可把俩孩子给嫉妒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回家后自然是要跟姑母说的。
这乡绅老大的妻子也是个善妒的。
听了俩孩子的抱怨,非但不找寻自家的不足,反而是在孩子面前狠狠咒骂。
什么穷酸家的小杂种早晚被埋了。
什么肯定是拍夫子的马屁了,烂舌头之类的。
这俩孩子却听进去了。
于是又一次夫子夸奖之后,这俩学生嫉妒充脑之下,就叫了几个地痞一起把这孩子给绑了。
然后就把他们姑母咒骂的话在孩子身上一一实验了一番。直到被衙役找到。
看到这里,朱祁镇不由得想到了穿越之前的许多例子,顿时双眼充火,不过却以大毅力按捺住了。
然后稍稍平复之后,继续看下去。
事情到这里已经基本算是明了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只需要按律治罪就好,可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就是那样的不如人意。
乡绅之家,毕竟是乡绅之家,在岳峰将两个学生收押之后没过一天,人就找上门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对于此事深感歉意,不过毕竟两人还是孩子,不明世事。
而且《大明律》中对于孩子也有所保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