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倭寇在战前的防御(1/2)
1938年9月18日开启的为期三天的对倭寇轰炸计划,绝非仅仅是一次针对倭寇的常规军事打击行动,更是对1931年同一日期倭寇对我国悍然发动侵略事件的有力回应。
在9月19日,也就是918计划的第二天,华夏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海军部队、空军第二航空大队、第四航空大队同时雷霆般地加入了这次气势恢宏的进攻计划。
第一集团军和空军第二航空大队从姑苏机场的陆军航空基地、空军基地勇猛出发,分别对倭寇在上沪和杭州湾精心部署的军事力量展开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凌厉打击。这不仅是为了给予敌人沉重的创伤,更是进一步深入摸底倭寇在此处的军事布置,为即将开启的南部攻势进行充分预热。
第五集团军的陆航大队如利剑出鞘,开始对倭寇停留在大同、张家口一线的所有地面部队以及矿区驻军实施了整体性的猛烈打击。呼啸的战机如闪电般划过天空,投下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炸弹,让倭寇的驻军陷入一片火海。
第四航空大队紧密配合海军的一部分力量,对东三省靠近渤海区域的城市展开了疾风骤雨般的轰炸。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倭寇在东北的势力被迫再次往内陆龟缩。
海军第一混编舰队、第二混编舰队则在朝鲜半岛靠近我军鲁东区域的沿海城市发动了无差别轰炸。尽管我军当下尚不能直接入侵倭寇的本土,但对于自1910年就开始被倭寇殖民的朝鲜半岛,我军毫不手软,直接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行动,并且大量使用了燃烧弹。这是华夏军政府首次走出国门,向倭寇发起的主动进攻,也是对倭寇长期占据我国在唐朝之前就拥有主权的朝鲜半岛所表达的强烈不满之情!
一直到9月21日,我军才渐渐停止这一次规模空前的轰炸任务。
1938年9月21日中午,我军第四集团军如钢铁洪流般开始对保定城进行严密包围。然而,倭寇早有防备,在满团镇、魏村镇、白团镇、张登镇、何桥镇一线精心修筑了规模宏大的防御工事。
在这里,倭寇巧妙地依托村庄和河流,挖掘了大量深不见底的战壕。他们还肆意地将河流拓宽,残忍地炸毁桥梁,妄图以此阻碍我军的前进。在村庄外面,倭寇设置了纵横交错的大量战壕,在村庄内部,倭寇更是丧心病狂地结合房屋修建了众多坚固的地堡和炮垒。
虽然此次倭寇没有大兴土木修建大量高耸的炮楼和碉堡,但在这个广袤的平原区域,倭寇布置了数量惊人的炮垒和地堡。
当然,倭寇明知我军空中力量占据优势,又怎会不全力构建大量的防空设施?在保定城里,倭寇依托古老的城墙大肆修建防空塔。即便清楚我军重武器众多,倭寇仍在保定城内不知疲倦地构建碉堡、地堡以及秘密火力点,做好了与我军进行残酷巷战的充分准备。
地堡是一种具有较强防御功能的军事设施。
一、结构特点
1.坚固性:通常由钢筋混凝土、砖石等坚固材料建造而成,具有厚实的墙壁和顶盖,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爆炸冲击、炮弹攻击和轻武器射击。
2.隐蔽性:一般修建在地下或半地下,位置较为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有的地堡还会进行伪装,如覆盖植被、与周围地形融为一体等,进一步提高隐蔽性。
3.内部设施:内部空间通常设有多个功能区域,包括生活区、弹药储存区、指挥室等。配备通风系统以保证空气流通,照明设备以确保在黑暗环境中正常运作。
二、军事作用
1.防御功能:为防守方提供坚固的防御据点。在战争中,地堡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减少己方人员伤亡。敌人要攻克地堡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2.火力支撑:地堡内可以安置各种武器,如机枪、火炮等,对敌人进行射击,为己方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其稳定的射击平台有助于提高武器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
3.指挥中心:在一些情况下,地堡可以作为指挥中心,为指挥官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以便指挥作战。地堡的坚固结构和隐蔽性可以保证指挥系统在激烈的战斗中持续运作。
炮垒的防御能力取决于多个因素,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强度,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各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