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又有了(2/2)
纨绔不知深浅的还问呢:“怎么算找茬?”
戈蒙:“爷就你找茬,就是找茬。”
刘孝今跟澄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此话?”
刘孝今:“说就说了吧?那几个纨绔被戈蒙逼着在店中花了不少的钱。”
澄玖一听进钱:“行,这事以后可以多来点儿。”刘孝今,“我这招是不是还挺不错的?”
刘孝今:“是挺好,戈蒙有钱了,就去逛了伶勃楼。”
澄玖:“什么?这钱这么好赚嘛?”澄玖记得搞钱太难了,去年为了买宅院真是费了牛劲了。
澄玖让人出去看看考场放榜,心里一直很忐忑。回来的人说,看到上面有宁希的名字,上面的信息与公主说的一样。
澄玖的一颗石头落了地,全身都舒畅轻松不少。任公公在端午就想告诉澄玖考过了,没有想到樊妃有了身孕了,这一下子就又忙忘了。
樊妃有孕后,后院就高兴了,皇帝就不会专宠了。看看后宫的妃嫔一个个的这个殷勤呀。天气变暖,人都活泛了。
澄玖思前想后,还是来见樊妃:“樊妃娘娘。”
樊妃见到公主很是热情,自己也很高兴:“公主,快来坐。”看出公主有些犹豫。“公主有事,不妨直说。”
澄玖:“樊妃娘娘有孕是好事,我只是来提醒樊妃娘娘,不要听那些人的言语……”
樊妃打断道:“公主,妾知道的,一定会有人不想这个孩子生下来的。”
澄玖:“有句俗话,叫咬人的狗不叫。真跟你说了什么还不是大事,最大事就是樊妃娘娘再闻到什么不一样的味道一定要告诉我,还有就是一定要记住在哪里,都来了什么人,这次一定要小心应对。身边的人不见得是有心伤了樊妃娘娘,就怕是歹人用的伎俩。”
樊妃娘娘:“妾多谢公主提醒。”
澄玖:“我也不能多待,在我身上用了伎俩我可能都不知道。凡事多小心。”
樊妃点点头,澄玖起身告辞就匆匆的走了。
樊妃这胎与上胎一样,皇帝很重视。樊妃这一胎比上一胎孕吐还严重,吐得真是死去活来的,想让樊妃动动,都不动,只能躺着,一动就天旋地转的。几天下来,樊妃就被折腾的没样了。想吃的东西就是澄玖宫中制的饮子和几样果子,方子直接就给了樊妃,这样樊妃吃下一些东西不会全吐出来。
皇帝:“没想到希儿弄的吃食还对上这胎儿的胃口了。”
樊妃:“陛下,妾就想吃点儿素菜,不要太多的肉味。”
皇帝:“这个容易,御厨房在国丧期间素菜做得可好吃,都是托了公主的福。”
樊妃:“这孩子应是与公主有缘,公主弄出来的吃食,妾就不那么吐,御膳房自己弄的,就不行。”
皇帝都感到不可思议,看着樊妃的肚子说:“这可就真奇了。以后交给公主带,咱们都省心。”樊妃点点头。
任公公忙过后,赶紧过来告知澄玖考试通过了,八月份就可以参加院试了,就是苦了公主,院试要连考三天,其他都是小事,就是这如厕出恭是个问题。
澄玖开心的写信告知白小公子、徐知霖、稽清尘,
徐知霖、稽清尘寄给澄玖的讲义越来越厚,皇帝也没有功夫看,直接告诉今后就直接交给澄玖吧。白小公子与澄玖的书信往来也越来趋向于讨论功课,这天气越暖事情越多,皇帝索性都不看了。
连婶婶一家,就是府里的侍女、小嗣也说最近总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有些害怕。夭夭知道是婶婶一家是听到了挖地道的声音,就说可能这府中才住人,保不定是有大耗子盯上了这些好吃好喝的,让连婶婶买了些耗子药。又让挖地道的人进府里进行修缮,不在晚上挖,改在了白天,在府里硬是修了一座假山。等地道挖好后,又说这假山修的容易有血光之灾,又给拆了。主打一个折腾。连婶婶一看这假山石头挺好的,干脆就让工匠把这些石头砸的块小些,自己垒的牲畜的圈舍,算是没有让这些石头浪费掉。
夭夭府中地道出入口就修在了卧室月亮门隔帘处,平时有隔帘挡着,不容易发现。夭夭的这次修缮也让钱家、章家里有些人心生不满,虽没有动府里的钱,也觉得老夫人们自己掏了腰包。夭夭有钱,如今她母亲的嫁妆都在她手里,这点儿修缮压根就没花多少钱。
紫莱这次没有回庄子,春耕春种基本都完事了,想等天热了再回庄子避暑,今年还要赶上秋收。想看到庄稼成熟的样子,拔个园,之后就是准备过冬了。祖父母要是住宇阳的庄子,说比她的大些,也该去看看宇阳庄子上的事。紫莱一想也好,自己还能自在些,有祖父母在她是不能下地劳作的,这会干庄稼活也算是门手艺。
澄玖正在看徐知霖寄来的讲义,锦锦做着绣活,院里子还如往常一样的喧闹,而安走进来交给澄玖一张书信。
而安:“这是有人托紫莱小姐递进来的。”
澄玖有些烦躁的说:“这是什么呀!”有些烦躁打开一看,“这都求到我头上了?”
锦锦她们一听,抬头看着澄玖:“公主,什么事呀?”
澄玖:“想让我在父皇面前替李凫迤说几句好话?做梦!”说完,澄玖起身,“锦锦,走,去宣政殿,带上两份新出的果子。”
澄玖气鼓鼓来到宣政殿,皇帝看见问道:“又想要些啥呀?”澄玖放好果子就退到台阶下站好,小稚一见就去沏茶,好配这果子。
澄玖:“孩儿是这么没正事的人嘛?”
皇帝一笑:“这个时候来,不是来要东西,那是有做什么的?”
澄玖脸色太不好了,好似受了气,正式的拱手道:“孩儿是来告状的!”
任公公这个时候在外面背着皇帝吃果子,正美美的品味道呢,就听到澄玖说“告状”,眉头一立,就竖耳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