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舍(2/2)
当我们分开了,我坚信,那一切都是假设。
当你困惑了,我就是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小径。
当你厌倦了,我会选择坚守,不离不弃。
当你笑了,满脸皱纹深刻,我就是用一生丈量你的朝圣者。
当你想我了,我想珍藏这份感觉,没有年限。
当我们老了,让我们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余生。
当我们还活着,我唯一的诉求,请你不要离开我。
当我死了,我希望你好好活着,忘了我。
当你死了,我就溃散了魂魄,请你等等我。
当我们都死了,我没有其他奢求,只想与你同坟台,
不为攀附,只为害怕那青山的阻隔。
短短的几行文字写的那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也不知道南宫幻几世修来的福气,居然有一个女人对他死心塌地,甚至愿意付出生命都要爱的女人,着实让人感慨万千。
其实从芊月公主给南宫幻的来往信中不难发现,在给南宫幻的信函中芊月公主从来不提宫里发生的任何事情,一般只是抒发对南宫幻的思念之情,凡是不好的坏消息重来不提,也许是怕南宫幻担忧牵挂吧,所以报喜不报忧!
一晃而过,三日如寸,瞻亲王把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妥当了,二十万大军都集结在午门外,全部都在校场边的空地上安营扎寨,等待皇帝下达发兵诏书,亲征授旗和交与调兵虎符等,最后瞻亲王——兵马大元帅就可以带领军队北上讨伐塔河勾陈股等匪患了。
吉日已到,所有士兵都肃静地站立在校场上,四周的旗帜迎风飘扬,空气中充满杀气。校场台上总督军王怀国王大人手持长剑,骑着一头棕色的高头大马,身穿铠甲甚是威武。奇怪的是校场台子上还有一匹白色的宝马,坐骑无人。
奇怪?唯独不见兵马大元帅。
兵马大元帅不见了?不会是开小差了吧?
哈哈,完全是想多了,兵马大元帅和皇帝南宫客此时正在午门的从楼上呢!午门城楼上除了瞻亲王和皇帝,还有皇后、贵妃、芊月公主和清河郡王等一大批皇家宗室人员。除此之外还有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家都是来给兵马大元帅瞻亲王助威送行的。
夏邑建国都十几年了,好些年都无兴兵,虽然时常有小打小闹的小规模战争,但是像如此大规模的发兵还是第一次呢!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辰已到,安仕全在旁边提醒皇帝道:“陛下,吉时已到,请授旗吧!”
安仕全把一个偌大的红底白镶边中间黑字的旗帜递给皇帝南宫客,皇帝南宫客一把接过,然后转向兵马大元帅,兵马大元帅肃静的站立着,身穿铠甲手持宝剑两眼炯炯有神甚是威武。
突然,一个高亢激昂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安仕全站在城墙之上,神情严肃而庄重。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喊道:“授旗开始!”
这一声呼喊如同一道惊雷,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紧接着,皇帝南宫客身着龙袍,英姿飒爽地走上城楼。他手持一面鲜艳的旗帜,旗帜上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龙,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和威严。
南宫客步伐坚定地走到瞻亲王南宫度面前,将手中的旗帜郑重地递给了他。南宫度连忙跪地拜谢,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崇敬之情。他双手接过旗帜,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
南宫度高举旗帜,在城楼上用力地挥舞着。旗帜在空中飘扬,发出猎猎声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战争的来临。每一次挥动都带着无尽的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此时,千万士兵们整齐划一地欢呼起来。他们的呐喊声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澎湃,震撼着整个大地。“威武…威武…威武…”“杀…杀…杀…”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决心。
授旗仪式结束后,皇帝南宫客再次走上前,手中捧着一枚精致的虎符。这枚虎符由黄金铸成,上面雕刻着神秘的符文,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它代表着调兵遣将的最高权力,只有持有虎符者才能调动军队。
南宫客将虎符递到瞻亲王南宫度手中,南宫度小心翼翼地接过。他紧紧握住虎符,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力量。有了虎符,他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
皇帝南宫客慢腾腾的从胸前取出虎符,并握在手中不停的抚摸,过了很长时间就是没有授予给兵马大元帅之意。最后还是在安仕全的催促下才慢慢地极不情愿地授予给了兵马大元帅。
兵马大元帅双手去接虎符,而南宫客有点舍不得,就是紧紧抓住不放手,如此僵持了片刻,在安仕全再一次的催促提醒情况下,皇帝南宫客依依不舍的放开虎符,兵马大元帅笑容满面的捧过虎符。
瞻亲王心中高兴不已,正此时,皇帝南宫客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瞻儿……大元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切都靠你了,父皇在此等候你的凯旋……”
兵马大元帅瞻亲王慌忙跪地表忠心和决心道:“父皇,您就放心吧,儿臣定当不辱使命!”然后顿时起身头也不回地径直走下了午门城楼,来到校场台子上,一个漂亮的翻身弧线就跨上了白色宝马,然后大喊一声。
“出发——”
大军后队变前队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越来越远了,城楼上的人一直目送到看不见军队为止。而在城楼上送行的人都知道,兵马大元帅带着的是大家的使命,所以一个劲地大声对远去的大军喊道:
“等你们凯旋……”
“等你们载誉而归……”
“等你们班师回朝……”
确实,“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要想大胜而归绝不是件么容易的事情啊,还需所有官兵同心协力抵御外敌,才可凯旋,才可载誉而归,才可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