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十一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1

第十一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1(1/2)

目录

正当赵旻正与卫府各地返还之众人,以及刘表、刘备、孙权这3大诸侯派来的使臣叙旧谈笑时…

卫府大门外突然喧闹起来。

随即,赵贲的声音响起。

“少君,河北河间国张儁乂、颖川郡辛仲治携厚礼至。”

来者…

竟然是河间张郃和颖川辛评!

赵旻对此始料未及。

袁绍居然派使臣向刘协朝贡?而且…

袁绍派来的居然是张郃和辛评?

这…

袁绍这分明是在向赵旻示好嘛。

张郃自不必多提,那是赵云叔侄2人的老朋友…

当然,张郃也是赵旻急欲招揽的猛将之1。

至于辛评…

颖川辛家如今是赵旻坚定不移的合作伙伴兼战友。

是以,包括赵旻在内,卫府上下人等皆不敢托大,更不敢怠慢,当即走出卫府大门相迎此2人。

张郃、辛评2人皆着1身蜀锦袍、头戴束髻冠,此刻正满面堆笑,向看守卫府大门的赵甲、赵虎、赵旭和赵贲4人(这哥4个终于再次相聚)颔首示意。

见此2人前来,卫府之中,最高兴的人是…

赵大娘。

赵大娘对张郃、辛评格外热情。

“儁乂、仲治,快快请进!袁公竟派你2人至此?”

瞧瞧这称呼…

刚刚还在破口大骂“袁绍老匹夫”的,莫非是赵大娘的孪生姊妹?

张郃辛评2人,明显对赵大娘如此热情极不适应。

就连他们2人脸上的笑容,都变得略显尴尬。

2人忙不迭作揖行礼。

“某等参见嫂夫人!袁公托某2人前来,1是为向天子朝贡、2是为与卫将军冰释前嫌。”

赵大娘闻言笑得更加灿烂。

“如此甚善!儁乂、仲治,2位请进府再详谈!”

刘先、陈到、刘琰、太史慈和周瑜这些人,见张郃、辛评2人至此,心中忍不住暗惊。

袁绍这是何意?其人竟欲与卫将军讲和?

这…

无怪他们心中吃惊,盖因今年赵旻将袁绍得罪得太狠了!

诚然,高干刺杀赵旻确属重罪,其人所谓“畏罪自尽”也实属咎由自取,然而…

赵旻那“大字报”也太过分了吧?

这两3月以来,袁绍为天下人所口诛笔伐,可谓狼狈至极。

在如此情况之下,袁绍居然还要与赵旻冰释前嫌?

袁绍的心胸何时变得如此宽宏大度了?

袁绍你要给力!你要坚持!你不能与赵旻讲和!

你若与赵旻讲和,我们往后的日子该如何过?

刘表、刘备、孙权3人的使臣,心态登时有些凌乱。

可想而知,当赵旻腾出手来…

他们3方都将如临深渊。

今年的赵旻势头实在是太猛,猛到让天下所有诸侯都坐立不安…

周瑜最先想通了这1点:

所以,袁绍才会派与赵旻素来友善的张郃、辛评出使许都,试图与赵旻冰释前嫌。

1念及此,周瑜心中反而稍安。

吴侯虽已不在,然盟约未变,某等仍应与卫将军友善。

不再提3方诸侯使臣心中的小算盘。

众人分主宾落座后,辛评笑着向赵大娘作揖,并开门见山。

“嫂夫人,高干之所作所为,某家明公完全不知情,故当日明公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甚至欲枭高干之首级以谢卫将军。

故而,某家明公欲与卫将军冰释前嫌,且近日欲返汝南汝阳县拜祭袁氏祖先。”

赵大娘大喜。

“甚善!老身亦有意返常山真定县拜祭赵氏祖先。”

原来,这才是令赵大娘高兴的真正原因所在。

由是,赵旻不得不开口。

“仲治先生可转告袁公,旻今岁与袁公发生龃龉,皆因高干欲刺杀旻之故也。

今高干既已畏罪自尽,兼且袁公又尊奉天子,旻当然愿与袁公冰释前嫌,遑论旻与袁公并无仇怨。

先前旻尚以为,高干所为皆为袁公指使,如今看来,此事与袁公毫无关联,此旻错怪袁公也,烦请先生代旻向袁公致以歉意,稍后旻必为袁公修书1封致歉。”

言罢,赵旻郑重其事地向辛评深深1揖。

苟哥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就低调做人。

袁绍虽不得不与赵旻和解,但袁绍到底有多恨赵旻,赵旻心中不可能没有半点儿逼数…

赵旻这是往死里骂袁绍啊!袁绍没被赵旻活活气死,已殊为不易。

因此赵旻见好就收,主动放低姿态…

赵旻不如此不行,他明年肯定要远征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在此期间,他的老巢中原必须平安无事才行。

辛评和张郃2人,登时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赵旻暂时也不愿和袁绍撕破脸皮。

2人当即起身向赵旻还礼。

“卫将军言重矣。某家明公对高元才擅自做主、行刺卫将军之事亦深表歉意。”

这只是1句客套话,赵旻当然不会当真。

反正赵旻心中的恶气已经宣泄1空。

所以,赵旻颔首后复又问道:“仲治先生,不知袁公欲何时赴汝南?可需旻沿途护卫袁公?”

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赵旻和袁绍之间并无各种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

或者准确来说,是袁绍负赵旻,而非赵旻负袁绍。

遑论高干还曾刺杀赵旻。

加之赵旻在江南之乱中坐收渔利、顺势占据荆州4郡之地…

所以,即便赵旻大4发动舆论攻势,让袁绍血压1度飙升到2百5,袁绍也不好、更不敢与赵旻撕破脸皮。

也因此,赵旻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在试探袁绍的态度。

辛评笑着行礼。

“如此,便有劳卫将军。某家明公将于3日后至兖州东郡白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