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机关终算尽,噩耗碎君心4(2/2)
少顷…
众人在1间静室坐定。
陈登并未先开口,而是向其人主母孙夫人作揖行礼。
孙夫人,也就是香妹子便将自己的担忧悉数道来。
陈登听罢,再次行礼。
“主母,恕某才疏学浅,某以为,而今即便江东豪族对吴侯仇视,吴侯亦断无性命之忧也。”
吕范暗暗赞同陈登之言。
没错,吕范根本不信,江东豪族此时犹敢行刺孙策。
他之所以向孙尚香献策,劝这美少女至大江彼岸的广陵郡求援,只是担心孙尚香因过于紧张、担忧,反而会因此刺激到江东豪族罢了。
原因很简单:当着卫将军赵旻爱妾孙尚香的面儿刺杀孙策?江东豪族莫非傻了、疯了不成?
尤其是在,去年赵旻曾严厉警告过江东豪族的情况下。
这种事儿的弱智程度,与某人在煤气泄露的房间抽烟压压惊等同。
这纯属老寿星上吊—活腻了。
香妹子对此却有不同意见。
其人当即出言反驳。
“元龙先生谬矣!且不提家兄曾多次灭江东多家满门,亦不提家兄对待江东豪族手段之残酷,妾只说,拙夫卫将军曾言:家兄恐将遇难也!”
香妹子此言1出,陈登、吕范2人神情便凝重起来。
赵旻的话,显然要比香妹子的话管用百倍。
2人对视1眼后,陈登又1次作揖。
“敢问主母,主公之原话为何?”
香妹子对此不假思索。
“妾闻拙夫之言如是:大兄性情刚烈,又轻而无备,且大兄待江东豪族手段酷烈,故阿香省亲之时,务必时时规劝大兄:
首应重用淮泗士人,次需尽速举荐江东豪族士人出仕,3务必率亲卫随行。否则,大兄恐将有不测亦未可知也。”
香妹子言罢,陈登和吕范2人,反而松了口气。
吕范含笑作揖。
“阿香放心,前两者,主公已依照卫将军之言而行,至于第3,某必时刻警惕主公之安危。”
陈登则作揖温言劝慰香妹子。
“主母勿忧,主公惟担心吴侯1意孤行耳,吴侯断无性命之忧。然则…”
陈登复又向吕范作揖。
“子衡先生,淮泗士人与江东士人之间,尚需先生多多斡旋方可。”
吕范郑重还礼。
“元龙先生所言极是,某必竭力为之!”
2人言罢,皆微微1笑。
性子本就有些急躁的香妹子却勃然变色、霍然而起。
“2位先生之言,大谬矣!”
【作者题外话】:君主堕落的现象,历来被史家所留意。
大抵被解释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识5谷、不辨6畜”。
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陈书后主纪》
此话诚然。
如果1个人从生到死都不曾接触过民间,那其统治手段自然谈不上高明。
比如崇祯皇帝,励精图治,最后整肃吏治的善意,却沦为加派3饷的恶政,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灾难。
崇祯作为1个1辈子从未和任何普通百姓有过任何接触的权贵子弟,对民间自然1无所知。
他所谓的决策不过是自己异想天开的意淫。
而明朝内阁由大官僚、大地主组成,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崇祯的弊政,也乐见其成。
明朝末期,处理流民武装的讨论,最终从“放粮赈灾”变为“派饷镇压”,导致了更加剧烈的民乱。
于是乎,崇祯这个冤大头,顺理成章地吊死了。
今海内民穷已极,物力几何?有额编又有加派,有正供又有杂项,有见征又有带征。顷者催使4出,追呼遍野,敲朴淋漓,民间鬻子析骨之惨,种种不忍见闻。--《崇祯长编》
崇祯死前1定很不甘心,他在位十7年间,不观歌舞,不近女色,苦读圣贤书,还经常延揽学者在宫中讲授经典,最终却沦为亡国之君。何也?
其实问题就出在“圣贤书”上面。
中国的圣贤书,劝人向善不假,却把历史的尔虞我诈、政治的阴暗冷酷1笔抹杀;或者微言大义,美其名曰“春秋笔法”。宫廷教师在给皇帝上课时,也断然不敢涉及这些阴暗面。
试想,皇帝长期接受这样“干净”的教育,能懂得什么人情世故?
历史上绝大多数守成之主,能力都庸劣不堪。
因为这种宫廷教育,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培养出1个“学术修养很高、情商水准很低”的儒士。
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培养出1个“既不学无术、又耽于逸乐”的昏君。
刘协亦然。
在“宫廷教育”与“民间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居于深宫的帝王,往往对社会的运作方式、政治的阴暗血腥1无所知,因此也便很难有所作为。
试想,与民间彻底割裂的皇帝,整天读1些政治正确的圣贤书,却躲在宫里做决策,反过来指导老百姓应该如何如何,这不是屁股指挥脑袋吗?
刘协亦然。
《魏书十8阎温传》末尾,引注了《魏略勇侠篇》。
其中京兆尹鲍出的故事,清晰反映了3辅地区的惨状:
成群的“食人狂魔”百十人结队而行,以绳索贯人手掌,牵去烹杀。
读之,使人不寒而栗。
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初等怖恐,不敢追逐。--《魏略鲍出传》
云某相信,真实的情况,比惜字如金的史书记载还要恐怖十倍!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抛出1个问题:
作为孙权的白手套,吕1为何会被处死?
在吕1的4意揭发下,无数权门遭到清洗。江东大姓人怀危惧,乃至到了“动摇社稷”的地步。
丞相顾雍、上大将军6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但小人(指吕1)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吴书步骘传》
于是,1直冷眼观望的孙权,突然间跳出来“主持正义”,将吕1下狱处死。
呵呵,好1个狡兔死,走狗烹!
按说吕1被杀,应该是“人人额手、家家相贺”的好事,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吕1死后(236),江东群臣依然心怀耿耿、道路以目,乃至不敢多谈吕1故事。
孙权下诏罪己,群臣却相互推诿,噤口不言。6逊、潘濬(音同俊)乃至到了哭泣颤栗的地步。
后(吕)1奸罪发露伏诛,(孙)权引咎责躬……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6逊)、承明(潘濬)。
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吴书吴主传》
按理说吕1已被打倒,应该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但实际情况却正相反。
可见,江东人士对吕1的定性非常清楚。
他们深知,寒门小人吕1,不过是孙权豢养的1条恶犬。
吕1虽死,孙权尚在。
谁敢说吕1的不好?
谁敢清算吕1的罪恶?
那哪里是吕1的面子,那分明是孙权的面子。
吕1倒台之初,孙权曾经“咨访”阚泽,询问善后之策。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