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六十一章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堕1

第六十一章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堕1(2/2)

目录

张凝、杨樱月2女心思都极单纯,那个熊孩子心思更单纯,所以,赵旻实在不想纳王者级的绿茶师为妾。

步练师不玩死她们几个才怪!

怀着无比忧虑、欲求不满的复杂情绪,腹黑男心事重重地睡去。

翌日清晨,卫府正堂。

赵旻精神抖擞地召集臣属议事。

“诸公,今日光禄勋、宗正、杨公之子杨德祖将至卫府。在此之前,旻有1事相询。”

他将昨日众人苦思不得解之事说了1遍。

贾诩作揖后,捋须笑道。

“主公不必心忧,诩有1策可解之。”

【作者题外话】:云某首先剧透1下,后面几章有些香艳(俗不可耐),若诸君突然发现此章无法显示…

请诸君勿惊慌,1定是被404,云某1定在第1时间修改、删减敏感词。

本章的章节名大有深意,请诸君细品。

豪放词云某最喜苏东坡先生,婉约词则最喜李清照先生。

李清照先生1生坎坷,云某对其人深感同情。

下1章,咱们再聊聊赵云被刘备冷落的真相:劝进汉中王之事。

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霍光之事…不用云某赘述吧?

霍光是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刘弗陵外戚权臣,也是昭宣中兴的最大功臣。

如此权倾朝野之人…

死后灭族。

所以,杨彪坚持认为,赵旻决不会成为周公,更不会成为霍光,而是另立门户,做周文王。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经过罗列证据及分析,咱们已知审配不识大体,为杀逄纪无所不用其极。

那么问题来了,他俩多大仇?多大怨?

关于逄纪与审配的关系,诸书记载有相异之处。因此有待澄清。

比如《3国志》与《汉晋春秋》,便直言“2人不睦”;

但《英雄记》则称“2人虽有牴牾,但后来更为亲善”。

审配任用,与(逄)纪不睦……(袁)绍善之,卒不废配。(审)配由是,更与(逄)纪为亲善。--《英雄记》

按照王粲的记载,似乎审配与逄纪虽然有旧怨,但已冰释前嫌,情同手足。

但实际上,这段记载记载另有玄机。

逄纪(荆州南阳)与审配(冀州魏郡)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自然不可能真正放下成见;

退1步来说,即使他们个人想放弃宿怨,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不会同意。

因此,所谓的“更为亲善”实际只是阶段性的假象。

这1点,从逄纪死后,审配大骂逄纪为“凶臣”,便可清楚看出。

另外1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逄纪与审配“暂时修好”的事件中,是逄纪主动伸出的橄榄枝。

他在袁绍猜忌审配时,率先作出姿态,称审配“天性烈直,不宜疑之”。

或有谗(审)配于(袁)绍,绍问纪。(逄)纪称“(审)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英雄记》

换言之,逄纪是有心与审配和解的,但审配对逄纪却始终抱有成见。

最终在袁绍死后,审配借刀杀人,利用袁谭除掉了逄纪。

逄纪主动示好审配,其实幕后也颇多曲折。

从“果而自用”的评价中,可以看出逄纪是个相当自负的人物,他主动示好审配,恐怕并非本志。

逄纪,果而自用。--《魏书荀彧传》

比如巨鹿名士田丰,便是在逄纪的谗言下,遭到袁绍赐死。

此事虽系党争,但也可侧面佐证逄纪的狠毒刚戾。

逄纪惮(田)丰亮直,数谗之于(袁)绍,绍遂忌丰。(逄)纪复曰:“(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绍于是有害丰之意。--《先贤行状》

荀彧作为袁绍昔日的“座上客”,与河北幕僚多有交往。

他对田丰的评价是“刚而犯上”,但对审配的评价却是“专而无谋”。这是解释逄纪“谗杀田丰,示好审配”的关键线索。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魏书荀彧传》

荀彧这番说辞,固然有口不择言贬低对手、提振己方低落不堪士气的因素,但也可以看出,审配的标签儿是“专断”,而田丰的标签儿是“犯上”。

可见,同为冀州豪族,相比田丰,审配的政治能量明显更大,因此才能做到独断专行。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审配的家族势力确实很大。

比如《王修传》提到的“审配家财物资以万数”;

王沈《魏书》提到“审配宗族,藏匿罪人,为逋逃主”。

由此可见,审氏宗族,在冀州声势熏天,无人能制。

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魏书王修传》

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王沈《魏书》

因此,“果而自用”的逄纪,敢于谗害田丰,却不得不示好审配。

这实际是1种“看人下菜碟”。

胡3省在为《资治通鉴》做注时,曾经不无揶揄,称“逄纪能为审配言,而不肯救田丰之死,果为国事乎”?可谓1针见血。

逄纪能为审配言,而不肯救田丰之死,果为国事乎?--《资治通鉴注》

总而言之,逄纪也不是什么好鸟!

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审配最终下场,比逄纪还要凄惨!

逄纪被杀,反映了袁绍死后,河北地区“派系冲突”的进1步加剧。

逄纪作为在洛阳时代便被袁绍收入麾下的“智计之士”,与何颙、荀攸、许攸等人齐名,无疑是当世名流。

(袁绍)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后汉书何进传》

在初平2年(191)的冀州争夺战时,又是逄纪率先定策,1石2鸟,谲公孙、诈韩馥、力保袁绍入主冀州,居功至伟。

(逄)纪曰:“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瓒)必至,而(韩)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英雄记》

逄纪智略出众,深受袁绍信重。同时代的孔融,便称逄纪为“尽忠之臣”。

孔融谓(荀)彧曰:“(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逄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魏书荀彧传》

逄纪既非河北系,也非颍川系,却能够谗杀田丰,还全身而退,可见袁绍对其信赖有加。

有道是1朝天子1朝臣,“聪达有智”如逄纪者,还是不免在袁绍死后,遭到同僚审配的设计,死于袁谭之手。

(袁)绍以(逄)纪聪达有计策,甚亲信之。--《英雄记》

彼时的情况,是逄纪虽然以“监军身份”呆在袁谭军中,但后方的军需调拨,却掌握在审配手中。

换言之,逄纪的死活,不在自己,而在审配。

不出所料,审配故意驳回袁谭请求,导致逄纪被杀(202)。

在逄纪死后,审配兴奋地致书袁谭,不仅对逄纪极尽侮辱之能事,还说“自是之后,痈疽破溃,骨肉无丝发之嫌”。

同在袁尚麾下,审配竟把逄纪贬低为“痈疽”。

其人对逄纪之憎恶,可见1斑。

自是之后(自逄纪死后),痈疽破溃,骨肉(指袁谭、袁尚)无丝发之嫌,自疑之臣,皆保生全之福。--《汉晋春秋》

可见昔日逄纪“主动示好”,审配“更为亲善”是多么虚伪的政治表演。

清代学者沈家本先生论及此事时,曾不无疑惑地表示“审配或归罪于逄纪,以自证清白”。

此见解甚是精辟,确系如此。

审配借刀杀人,贼喊捉贼,可谓丑态百出。

(审)配、(逄)纪并与(袁)尚比,而(审配)目(逄纪)为凶臣者,殆归罪于(逄)纪以自解欤?--《3国志琐言》

袁绍阵营中,诸将违戾不和,相互攻讦乃至酿成血案之事,不可胜数。

沮授、张郃被郭图陷害,许攸、逄纪被审配设计;

田丰刚戾,卒死于逄纪之口;

审配雄烈,不免遭辛毗逼杀。

袁绍集团内耗成风,和平年代如此,战乱时期亦然。

比如乌巢之战时,袁郭图力保淳于琼、却诬陷张郃,是因为张郃出身冀州河间,属河北集团;而淳于琼出身豫州颍川,与郭图同乡。

袁绍在世时,其人尚可压制;袁绍1死…彻底完犊子!

太祖果破(淳于)琼等,(袁)绍军溃。(郭)图惭,又更谮(张)郃。--《魏书张郃传》

颍川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后汉书袁绍传》

在如此乌烟瘴气的环境下,逄纪作为1个流寓士人,便如无根青萍,与世沉浮。

方诗铭先生在《袁绍是如何覆灭的》1文中,曾1针见血地指出:

逄纪是1个“既未与颍川集团联合,又被河北集团排斥的中间人物”。

不得不说,这个论断极为精确。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云某当以此为戒,谨小慎微。得宠思辱,安居思危。

目录
返回顶部